2005年12月23日15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在將近一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下稱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總是緊鎖眉頭。與8個多月前履新后首次新聞發布會不一樣的是:主題已經從“打一場瓦斯治理的攻堅戰”演變成“安全生產進入治本攻堅年”。
新聞發布會后,在記者的“圍攻”下,李毅中笑著回過頭來說,“其實有個問題我最想回答,但是大家沒有提到,就是治理煤礦等行業的安全問題,要有治本之策,安全生產不能停留在就事故處理事故的階段。”
事實上,國家已經在探求治本之路,北京多位的安全生產專家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中央目前已經有形成了共識——經濟發展必須與安全生產相適應,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發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忽視安全。
此前,在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第116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部署了當前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聽取了李毅中關于遏制當前安全事故多發的措施及有關問題的匯報。會議強調,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標本兼治,要從健全法律法規、改革體制機制、完善經濟政策、增加安全投入、嚴格責任管理著眼,建立源頭治本、政策治本的長效機制。
然而,從這次公布的安全生產工作的數據看,治標的工作依然需要重點突破。
“六不”凸顯安全生產之害
截至2005年12月18日,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691057起,死亡119827人,分別下降9.6%和7.4%。預計全年事故死亡可控制在12.8萬人以內。除煤礦、漁業船舶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上升外,其他行業和領域事故死亡人數都有明顯下降。全國32個省級統計單位,有30個單位事故死亡人數在控制指標以內。
李毅中說,“在總體發展趨勢較好、事故總量有明顯下降的同時,全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煤礦事故多發。”
據統計,2005年以來,全國煤礦企業發生事故55起,死亡1668人,同比增加17起、715人,煤礦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11起,尤其是發生了4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
李毅中形容道,“傷亡慘重,損失巨大,影響惡劣”。據悉,此次公布的6起特別重大煤礦事故直接經濟損失2億多元。
對此,李毅中分析煤礦事故多發原因時指出,“六不”現象的大量存在,已成為影響安全生產的大敵和大害。
一是一些煤礦企業貫徹安全生產的方針、政府國家的法令政策不負責、不認真。有些國有大礦管理嚴重滑坡,有些國有礦的領導人思想麻痹、盲目樂觀。
“最典型的就是黑龍江七臺河11月27號發生的事故,那個礦長,連國務院的《特別規定》都不知道。”
二是出于經濟利益和一些其他考慮,一些地方在整頓關閉煤礦這項工作中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
“最近安監總局發現,各地以所謂技術改造、擴建基本建設,或者用資源整合為名,實際在逃避關閉、拖延關閉。有的敷衍了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走過場。”
三是一些安監、煤監部門和一些行業管理部門工作不落實、不到位。有些問題沒有發現,有些問題發現了沒有去懲處或者懲處不力。一些整治的措施不去認真地落實,甚至是搞形式、走過場。
而造成事故多發的深層次原因,李毅中說:部分行業產品需求過旺,生產繃得過緊,加大了安全生產的壓力;安全設施和生產設備落后,安全欠賬較多;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到位,管理松弛,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的問題嚴重;以及官商勾結、權錢交易、事故背后的腐敗,這些原因都制約著、影響著安全形勢的好轉。
問責風暴直至高官
或許是發現了事故背后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腐敗,此次發布會,監察部的出現讓與會記者多少有些驚奇;而更為驚奇地是,處理的級別直至省級高官。
安監總局與監察部宣布,對造成166人死亡的陜西銅川礦難、造成121名礦工死亡的廣東興寧礦難等6起特別重大煤礦事故責任人做出處理。包括給予陜西省原副省長鞏德順行政記過處分,廣東省副省長游寧豐行政記大過處分。
據介紹,在這6起特別重大事故中,共處理222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處理96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26人,其中行政撤職40人。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人員中,有省(部)級干部2人,地(廳)級干部18人,縣(處)級干部41人,科級以下及其他人員65人。
監察部副部長陳昌智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隨著事故的調查,一些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同時浮出水面,并引起官方高度關注。
陳昌智說,中國嚴肅查處了廣東大興煤礦、新疆神龍煤礦和山西賈家堡煤礦3起事故涉及的政府工作人員入股煤礦、權錢交易、瞞報事故等問題,這些人均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據了解,廣東梅州大興煤礦“8·7”特別重大透水事故中,礦主曾云高身為公職人員卻長期從事非法經營煤礦活動;廣東省安全監管局領導違規為大興煤礦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并收受賄賂。
山西省寧武縣賈家堡煤礦“7·2”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后,礦主與當地官員勾結,瞞報死亡人數,并將17具尸體轉移到內蒙古。
為遏制官商勾結,權錢交易,中國今年加大清理國家干部入股煤礦。陳昌智說,目前4878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已向有關部門登記,并退股5.62億元,中國將繼續抓好清理行動,不主動撤資、申報的,一經查實,就地免職。
這與8個多月前李毅中履新后首次新聞發布會上所表述的如出一轍。此前,李毅中表示,對違法礦主和直接責任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加大行政處罰力度,提高事故賠償標準,實行行政問責制,嚴查公務人員失職瀆職和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
標本兼治尋找安全之路
不管是問責也好,還是官商勾結也罷,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我國約有2.5萬個煤礦,其中2.3萬個是鄉鎮煤礦,全部由個人承包經營,每年煤礦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中,鄉鎮煤礦占70%,而重大或特大事故占80%。
然而,我國對煤礦安全的投入只占GDP比重的1%左右,而在發達國家,安全生產投入占GDP的3.3%。長期以來,大多煤礦企業安全投入主要是從企業更新改造資金中提取,比率要求大于20%,而根據實際調查,不少煤礦安全投入提取率遠遠低于這個數字。
那么,作為安全生產的主觀部門,怎么樣遏制當前煤礦等重特大事故多發的勢頭呢?
李毅中說,安監總局采取七項斷然措施,一是所有的煤礦,包括國有重點礦必須認真排查隱患。二是12999個煤礦停產整頓。三是關閉經整頓仍不合格的煤礦,全國至少關閉4000個。四是規范所謂資源整合,嚴防用整合來逃避、拖延關閉。五是對國家重點項目要加強監管,其他一些煤礦的技改、基建、擴建項目暫時停止施工,由地方政府重新復核。六是繼續治理瓦斯,嚴禁超能力、超負荷、超強度開采。七是把責任落實到縣、鄉煤礦,嚴格追究責任。
由此,有專家分析指出,2006年安全生產的關鍵詞將會是整頓、關閉,這將是治標的有效措施。
而對于建立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李毅中說,“有可能就是國務院通過的12項要求。”其中制定安全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指標及控制體系;加強行業管理,修訂行業安全標準和規程;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點煤礦治理瓦斯等重大隱患;研究出臺經濟政策,建立、完善經濟調控手段;嚴肅查處責任事故,防范懲治失職瀆職、官商勾結等腐敗現象等將是重點。
而這與此前多位安全生產專家與經濟學家的觀點不謀而合:強化監管和放開市場。一方面,放開市場,吸引投資,另一方面,需要通過體制改革,有效地約束監管官員的權力,克服監管失靈,并激勵監管官員誠實地承擔自己的監管責任。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黃樂楨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jjtyavbh.top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jjtyavbh.top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jjtyavbh.top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